1 缘由(黄红蓝的说法来自于哪里?)
2 百度百科中有关红黄蓝的解释(是否为cmy的误传或者翻译的错误)
3 李涛老师:“这是认知体系的迭代造成的。”
4 维基百科中关于原色的解释(现代美术中已经修改了红黄蓝的说法,改为青品黄)
5 全国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色彩》课程中提到有关于美术三原色的说法
6 photoshop中可选颜色工具案例模拟加减混色原理
1.写*文的缘由(黄红蓝的说法来自于哪里?)
有一天跟同事聊起“三原色”的问题,同事告诉我三原色是“红黄蓝”,这颠覆了我原*对三原色的认知,就好比突然有一天你告诉我地球其实是平的,此时我的内心(exm???)我马上跳起来反驳 :“红绿蓝才是三原色,你这个无知的人!!!”
**我马上向其他同事求证一起说服她,但是得到的结果缺让我大跌眼镜,大家认为两种说法都对,并表示,在美术颜料里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调出所有的颜色,而我说的是光的三原色,这并不冲突,我隐约存在一些散碎的记忆,小学美术老师好像是这样讲过。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马上查看百度百科词条“三原色”
2 百度百科中有关红黄蓝的解释(是否为cmy的误传或者翻译的错误)
根据词条,确实存在光的三原色和色的三原色,分别是R(红)G(绿)B(蓝)和C(青品黄)M(品红)Y(黄)
但是依旧没有红黄蓝什么事啊,也就是所谓的红其实是品红,所谓的蓝其实是青色?带着疑问继续查看百科词条,终于找到了有关美术对于三原色的定义,其中说到了红黄蓝其实是人们加入了主观的感觉,那么这种主观的感觉是来自于哪里?到底为什么红黄蓝三原色更加流传于民间?
红黄蓝是否是cmy的误传,还是说**存在的,是不是人们更多保留了关于儿时美术教材中关于三原色定义的固有印象?我到国家图书馆借阅到这基*基*珍贵的书籍,可惜没能查看到相应的资料
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我在微博微博问答种咨询了**photoshop第一人 高高手创始人李涛老师
老师在微博问答中给出这样的回答:
李涛老师认为原色没有唯一的说法,是由于认知体系的迭代造成的说法不一致,三原色没有绝对值所以才要控制色域。
由此可见,红黄蓝并非空*来风,是有历史证明存在过的,那么在今天红黄蓝是否作为仍然为美术三原色而存在呢
4 维基百科中关于原色的解释(现代美术中已经修改了红黄蓝的说法,改为青品黄)
维基百科中提到原色并非是一种物理概念,儿时一种生物学概念,人的眼睛中存在3种锥形感光细胞,而有些动物甚至部分女*人类的眼球拥有4种感光体
这段文字中写道
现代美术中已经不采用红黄蓝作为原色颜料,而采用消减型三原色,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我拿到了几*主流的现代美术和全国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色彩课程教材
5 全国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色彩》课程中提到有关于美术三原色的说法
已经其中大部分的
教材中已经把颜料的三原色写成**Y(青品黄)
而清华大学出版的这*设计色彩与构成图中的标明了颜料三原色是青品黄
但是,下面的文字说明却写的是红黄蓝
只有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这*《色彩构成》仍然认为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在全国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色彩课程中,一段有关于颜料三原色的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其中写道,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黄可以调出大红,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以青品黄为原色能调出更多颜色
事情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心中也已经有了各自的答案,那么如何运用原色原理来调色的,可选颜色是如何模拟色彩加减混色原理的呢?
6 photoshop中可选颜色工具案例模拟加减混色原理
比如想把图中的可乐罐中的混色,混色调色应该怎么调
根据加减混色原理,青品黄和红绿蓝互为补色(色彩平衡工具完美解释)
所以在可选颜色工具中,青色 洋红色 ** 模拟了cmy的减色混合模式,和当滑块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加色混色模式,也就是说,加青等于减红,减青等于加红
如图,当红色的数值都降为-100的时候,红色减青(加红)减洋红(加绿)减黄(加蓝)所得到的颜色正是红绿蓝相加等于白色的加色混色模式
而同时加入青色 洋红色 **的时候则是变成了黑色 减色混色模式
比如想把红色调成青色,则需要加青(等于减红)变成黑色之后,再加入绿色和蓝色混合成青色
想把红色调成洋红色则需要减**(等于加蓝色,蓝色和**互为补色)因为 蓝色+红色=洋红色
想把红色调成**则需要减洋红色(等于加绿色,洋红色和绿色互为补色)因为 绿色+红色=**
而要把红色调成同一rgb模式下的绿色 则需要先加入青色(减红色),**再减去洋红色(直接染成绿色)
把红色调成同一rgb模式下的蓝色 则需要先加入青色(减红色),**再减去**(直接染成蓝色)
试验中我还发现255的纯色rgb颜色的补色并非是100%的cmy颜色,这是否验证了李涛老师所说的原色没有唯一,需要控制色域的说法??
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色彩设计》
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 《三原色》
李涛《光和色》
特别感谢李涛老师再微博问答中的耐心解答@李涛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