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个性8899头像网 > 生活资讯

同是被“敲”了三下,孙悟空和六祖惠能,谁破解暗谜的难度更大?

栏目:生活资讯时间:2022-11-02 11:03来源:个性八八九九
技巧提示:头像保存:在你喜欢的头像上"右键->图片另存为",可以保存头像。
    这是一篇关于的文章,由个性8899头像网为您精心整理发布,个性男生头像栏目还有更多与相关的QQ头像图片供您挑选下载。

    文:潇湘客下

    图:网络整理

    众所周知,孙悟空一身的*领,原是从菩提老祖处学来的。当年孙悟空翻越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历时十余年,方来到菩提老祖座下。七年之后,菩提老祖想教他学道,孙悟空见不是长生之术,于是屡屡拒绝。这惹得祖师爷非常生气,于是**脆跳下讲台,手拿戒尺,朝着孙悟空的脑袋敲了三下。

    《**记》: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就在众人纷纷埋怨之际,孙悟空内心却十分欢喜,因为他破解了师父给的暗谜:“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大家还知道,《**记》的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而吴承恩在写《**记》时,显然是知道唐代的禅宗宗师六祖惠能的,孙悟空因为脑袋被敲三下,便于三更时分进入祖师房门学道的场景,显然是化用六祖惠能“三鼓入室”学习佛法的故事。

    当年五祖弘忍**想将衣钵传给最有悟*的惠能,但是又怕当众说出来后,会给惠能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就来到惠能*杂活的碓坊中,用手杖在石碓上敲打了三下,就转身离去了。惠能领悟了五祖之意,于是三更时分,他来到了五祖的禅房内,接受了五祖的“衣钵”。

    《坛经》:次*,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米熟也未?”惠能*:“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虽然吴承恩化用了六祖的典故,但细细分析当时的场景,我们又发现,孙悟空和六祖惠能所经历的,却又有诸多的不同。

    孙悟空和六祖惠能,到底谁的悟*更高,谁破解暗谜的难度更大?

    下面让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

    01 和六祖惠能相比,孙悟空面临更复杂的环境

    总的来说,和六祖惠能相比,孙悟空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扰判断的因素更多,因为菩提老祖是在事件A(嗔怒于孙悟空的捣乱)上向孙悟空抛出事件B(三更时分传道)的信号,孙悟空要领悟事件B的**,是比较困难的。

    而六祖惠能则不尽相同,整个故事都是在五祖年老想要传道的背景下,五祖单独找六祖惠能,用手杖敲击石碓来传递信号,整个故事线是单一的,要想往里面猜测一番,于普通人而言,不一定是办不到的事情。

    孙悟空面临的环境

    虽然吴承恩是明朝人,但他写当时拜师的孙悟空,显然是唐玄奘出生的五百年前,而六祖惠能却又生于唐玄奘之后,所以,按照《**记》的时间线,拜菩提老祖为师时候的孙悟空,显然是不知道有六祖惠能三鼓入室的典故的。

    既然没有先例,那如果我们没有开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件事,那么孙悟空要领悟菩提老祖打他三下,是为了传道之意,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原著中描写当时的情景:一*,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

    按常人的思维,菩提老祖开坛讲道,遇见孙悟空手舞足蹈,恰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可有学生却趁机调皮捣蛋一样,不管是什么原因,老师的肚子里都会先藏着三分怨气。

    等菩提老祖弄明悟空抓耳挠腮,扰乱课堂秩序的原因后,转嗔为喜,就想教他几样*领。但无论菩提老祖提出教他“术”字门中之道、“流”字门中之道、“静”字门中之道,还是“动”字门中之道,悟空在听得菩提老祖的一番解释后,都坚决说:“不学,不学!”

    按常人思维,那菩提老祖肯定要着恼了,心想:“莫不是特地来消遣我?”*格暴躁的,肯定是要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开上“咸的、酸的、辣的”油酱铺了。最后菩提老祖仅仅是跳下讲台,拿了戒尺,照孙悟空头顶“咚咚咚”来了三下,拂袖而去,已经算是彰显其极大的胸怀和涵养了。

    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菩提老祖因为他在课堂上胡闹而恼怒罢课,这是最符合常理的推断。而要推断菩提老祖是在考验他,给他打哑谜,这是非常困难的一回事。

    六祖惠能面临的环境

    而六祖惠能的故事则是,五祖弘忍在看到“菩提*无树,明镜亦非台。*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后,“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说道:‘亦未见*。’”(《坛经》)

    对于六祖惠能来说,恐怕五祖评价的“亦未见*”会是一个*扰项。既然五祖是要寻找一个“见*”的弟子来传递衣钵,那他评价六祖的偈语是“未见*”,按正常人的逻辑,那自然就是自己的觉悟还不够了,哪里能想到更深的一层,五祖其实是在保护自己?毕竟出家人不打诳语嘛。

    但六祖惠能对于自己的觉悟显然是非常有自信的。后来五祖悄悄来到碓房看他,问*:“米熟也未?”惠能*:“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意思是“我”已经觉悟很久了,就差传“我”衣钵了。根据六祖惠能和五祖的对话,显然,他并没有把“亦未见*”看作是五祖对自己的否定。

    那么,在这个条件下,“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室内只有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人,显然这是五祖给他留下的暗语。毕竟五祖不会无聊到毫无意义地用手杖去打击石碓。

    所以,面对五祖弘忍“以杖击碓三下而去”的暗语,六祖惠能悟出“这是给我的信号”,这并不是一件难事。至于敲击三下到底是什么含义,要领会是“三更时分来我处”,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02 猜出暗语,是否就意味着更有“悟*”?

    这里有一个逻辑的推测,需要证明是否合理。菩提老祖给孙悟空设暗谜,是想着**一下孙悟空的悟*。五祖弘忍给六祖惠能设暗谜,是为六祖的人身安全着想。但问题在于,破解暗谜和此人是否有悟*,到底能不能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先来看看孙悟空、六祖惠能破解暗谜,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超强的想象能力,可以举一反三,是悟道必需的能力

    先不说别的,光是孙悟空由脑袋被敲了三下,便联想到是菩提老祖给的是时间暗示(三更时分);由老祖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就联想到是让他到时从后门进入,这已经非常具有想象力了,甚至是有点自作多情的成分在内。

    在三更时分,菩提老祖睡醒了,看到悟空在房内,于是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听了菩提老祖的呵斥,换作常人,就算前面认为老祖敲打三下是给自己的暗示,这时也该认为是误会,**一脸尴尬了,可是孙悟空却依然十分坚定地辩解:“师父昨*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

    如果菩提老祖没有这样的心思,那孙悟空就变成了十足的无赖。所幸祖师听后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

    这里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菩提老祖果真因为悟空在课堂内调皮捣蛋生气了,才转入房内,那么,三更时分醒来,看到孙悟空跪在面前,会作何感想?

    这时候,祖师要么十分生气,将孙悟空赶了出去,那也罢了,对于孙悟空来说,并没有损失什么。如果祖师不生气,反而是十分感动,看出了孙悟空的一片诚心,或许就真的将道法传给了他,也未可知。

    所以,孙悟空的超强联想力,无论是对是错,在向祖师求道这件事上三祖是谁,结果都不会差。同样,作为故事原型的主角,对于六祖惠能来说三祖是谁,也是一样的道理。顶多,若是联想错了,他们俩就损失些颜面而已,这个和道法比较起来,又算得上什么呢?

    而一旦这种联想力应用到“悟道”的层面,那么很多的人生体悟就可以举一反三,很多的道理就可以融会贯通,这个是悟道所必需的基*能力。否则,有些道理听是听了,但是刻舟求剑,反而得不到“道”的根*。

    不信瞧瞧当时在座的徒弟们,一看到菩提老祖走入了房门,就直观地猜测是因为孙悟空把师父给惹恼了。贫乏的想象力,使得他们领悟不到众妙之门。

    意味着能在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中,找出事物最*质的存在

    对于菩提祖师敲头三下,走入房门,孙悟空可以猜出许多的因果:祖师以为他在捣蛋,所以生气了,选择罢课;祖师临时有事,所以借故走开了;祖师*来对自己存在偏见,所以当众羞辱一下自己……

    对五祖弘忍敲击石碓三下,转身走开,六祖惠能也可以猜出许多因果:五祖也许是因派自己来到碓房舂米导致负伤,过意不去,但又不好意思道歉,所以敲石表示关心;五祖也许是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是敲石头打发无聊;五祖也许是觉得和自己交谈尴尬,所以敲石碓以打破冷场的局面;五祖也许是想传他衣钵,但他也曾说过“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有明显的地域歧视……

    面对这么多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可是孙悟空和六祖惠能,依然能够不偏不倚,直指最*质的因果。这样的*能,不就是菩提老祖和五祖弘忍要找的具有“顿悟”**的弟子么?

    但仔细想想,孙悟空、六祖惠能直透事物*质的能力,如果说是来自*能,似乎又有点玄乎。那么,为什么孙悟空和六祖惠能可以做到直指事物*质,而其他普通人却难以达到这种境界呢?

    此事说到底,还是和人的“**”相关。

    对于孙悟空来说,他可以假想出许多的因果关系,而且,每一种“因果”,放在此情此景,都说得通。面对这种境况,在没有取得更多线索的情况下,哪怕是福尔摩斯来断案,也是无从下手。可是偏偏孙悟空心中有一个**,那就是对“道”的**。这种**使得他坚定地认为,得道的菩提老祖,绝不会和平凡人一样,因为他的“捣乱”而犯贪嗔痴(就算是道家,也讲究善用“道”,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意气用事)。菩提老祖是得道之人,他不会贸然地跳下讲台,照孙悟空的头打三下,这其中必有其他用意。如果没有这个**,孙悟空是决然猜不出其中的深意的。

    同样的道理,五祖弘忍可是禅宗宗师,他绝不会无聊到毫无意义地敲石碓,又或者是存着地域歧视,那就违背佛门“众生平等”的观念了。五祖是得道高僧,敲打石碓,必然也包含着对苍生的关怀之心。而联系到当时五祖因为自己年老,正打算寻找一个真正能传递佛法的弟子,六祖惠能方能有这样的领悟。如果不是对“佛”、“道”的**,心中无尘,六祖也绝对领悟不出五祖的用意。

    佛家《占察善恶业报经》有这么一段说法:“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执持名号要能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得“深大利益”。这和**教的“因信称义”有点类似,如果你左思右想,犹犹豫豫,那就是有了杂念,失去了对“道”的**。这么一来,人就少了“悟*”,也就和“悟道”无缘了。

    03 结论

    总的来说,能够破解暗谜,确实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孙悟空和六祖惠能的悟*。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孙悟空领悟的环境更为复杂,就判定孙悟空的悟*比六祖惠能更高。判断谁的悟*高,需要更多的对照。

分类:生活资讯
生活资讯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