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熹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赵熹是东汉初年政坛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一生侍奉过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章帝,之前还侍奉过更始**皇帝刘玄。
赵熹的出场很精彩,那一年他才十四岁。他的堂兄被人杀害,赵熹带着好友,追踪到仇家,正好碰上仇家病歪歪地躺在床上,毫无反抗之力。
面对一只手就可以掐*的仇人,赵熹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举动,他给仇家留下一句话:病好了赶紧逃,我还会找你!说完,他转身离去。
仇家很感动,也很害怕,病好后,自缚到赵熹跟前请罪。赵熹却闭门不见,还是那句话,赶紧逃,我不会放过你。碰上这么个执拗的人,仇家自认倒霉,他最终还是被赵熹追踪到杀掉了。
因为这件事,少年英雄赵熹名声大作。后来更始**攻打舞阴时,当地豪族面对招降,提出条件:如果赵熹来,我们可以向他投降。刘玄被弄懵了:赵熹是谁?找来让朕见一见。当刘玄见到当时只有十九岁的赵熹时,忍不住笑了:小牛犊子能负得了这么重的担吗?
刘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任命赵熹为偏将军,前往舞阴。没想到赵熹一到,舞阴豪族真的就降了。
刘玄很高兴,小伙不简单,给你一支队伍,建*立业去吧。于是赵熹奉命,攻伐颍川。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此时颍川郡还有一个人——刘秀,他活动在颍川西边,赵熹活动在颍川东面。
还没等到二人会师,战况急转直下,新朝大军兵围昆阳。在那场我称之为“吹气球”的著名战斗中,刘秀大放异彩,以数千人马斩杀王寻,力破敌军四十余万大军。
其实那就是一场鼓吹刘秀的战事,那场战斗双方兵力远没有那么悬殊,刘秀的*绩也是吹出来的。事实上,在**昆阳的队伍中,除了刘秀,还有赵熹等周边的大军,尤其是宛城主力援军的到来,才是双方逆转的根*。
在最终的决战中,刘秀与比他小**岁的赵熹并肩作战,结下了战斗情谊。战后,负了伤的赵熹因*被擢拔为中郎将,封勇*侯,而刘秀居然什么也没捞到,停在偏将军位置上原地踏步。可见,昆阳大战,刘秀的贡献远不如赵熹。
十九岁就封候拜将,赵熹起步就是要飞翔的架势。可惜,赵熹还没飞起来,就一头扎到地,困境中的刘秀,反而在河北一飞冲天。
更始三年,刘玄败于赤眉军,赵熹被围困,情急之下,赵熹当了一次“梁上君子”,他翻身过墙,从房顶逃走,与几位好友一起出武关,向家乡南阳逃跑。
半路上,赵熹遇见老板的家属,全家人*身赤足,饥渴交加,连拖带爬地前行,惨极了。昨*还是皇室贵胄,今天连乞丐都不如。赵熹大为感慨,将随身所有的粮食、衣物都给了他们,并一路护送他们回到家乡南阳。
也就在刘玄*于赤眉军之手的同时,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
按理来说,赵熹应该投奔老战友刘秀,或者刘秀主动招纳赵熹,可事实上,两人谁也没有向对方示好,赵熹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白丁。
刘秀为何不请赵熹出山?原因大致两个:不了解,不紧缺。
虽然赵熹与刘秀,在昆阳之战有战友情谊,可毕竟两人交集太少。昆阳大战二人都不是主将,战后各奔东西,彼此相识不相知。我估计,刘玄败亡后,刘秀都想不起来问一句赵熹哪儿去了。
刘秀称帝时,云台诸将都已经到位,他不缺武将。而且刘秀的武将,大多是自带武装加盟的豪门士族集团,赵熹是士族,但不是豪门,不在刘秀的核心圈范围。对文官的需求,刘秀重点放在前朝名流身上,像赵熹这种资历尚浅的人,根*不入刘秀法眼。
赵熹为何不主动去投*刘秀呢?原因也有两个:吃不准,放不下。
刘秀在河北称帝时,不是一呼百应,而是天下众多割据势力的一股刘玄是谁,按当时的实力,他连“头榜”都进不去。所以,赵熹没必要急于下赌注,他已经在刘玄身上押错了一次宝,不能再错了。
赵熹身上对旧主刘玄的“忠义”,也导致他不能主动屈身投刘秀。从赵熹杀仇人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讲道义的人,而刘秀原*是刘玄的打工仔,却背叛了刘玄,所以,赵熹主动投刘秀心理关就过不去。
如果不是一场加在赵熹身上的不白之冤,也许刘秀永远看不到赵熹的伟岸之处。
建武二年,邓奉反叛,把原*被刘秀收入囊中的南阳,搞得天翻地覆。就在此时,刘秀接到一份报告:邓奉之所以谋反,背后都是赵熹捣鬼。刘秀深信不疑,毕竟他是刘玄的人,对抗他一点不意外,以后再想办法*他!
建武三年,邓奉被灭,刘秀刚准备抓捕赵熹,有人从邓奉那里搜出一沓信件,其中就有赵熹写给邓奉的。刘秀打开一看,赵熹满篇文字,都在指责好友邓奉不该背叛刘秀,而且接连写了好几封信。
刘秀大吃一惊,又大为感慨:赵熹真是君子啊!
这就是赵熹,放掉仇人是“义”,杀掉仇**是“义”,不投*刘秀是“忠”,指责邓奉也是“忠”。
这一回,刘秀主动表态,他征召赵熹入朝,并任命他为简阳侯国国相,此时赵熹也不过才23岁。
进入东汉朝廷,赵熹马力开足,一口气工作了六十年,直到83岁病逝。头十四年,刘秀还是不太了解赵熹,一直将他放在地方工作,赵熹凭一个“威猛刚直”,取得了刘秀的信任。
当赵熹拿到简阳相大印时,拿到的其实就是刘秀充满“刁难”的考卷,因为简阳割据势力,根*不认刘秀,赵熹连城门都进不了。
赵熹的举动让刘秀出乎意料:军队您留下,我单马入城!他凭借三寸巧舌,愣是说服了简阳豪族放下武器,同意接受刘秀的**。
刘秀一看,行啊,再换块硬骨头啃啃——平林。当初绿林军**时,平林军就是三部之一,当地民风彪悍,贼寇遍地,极难驯服。赵熹这一次不拼舌头,拼武*,他带领一支军队,三下五除二,直接灭了这些贼寇。
刘秀像是要故意探一探老战友的能力底线,后来又把赵熹调到另一个麻烦之地怀县当县令。怀县没有贼寇,却比贼寇还要难对付,当地有个李姓豪族,谁也惹不起。李家有个牛人叫李子春,也是东汉官员,他依附于赵王刘良,无恶不作。
刘良是刘秀的亲叔叔,刘秀七岁丧父,刘良一手把他养大,情同父子。有“太上皇”这么个大*山,李子春无人敢碰。赵熹不管这一套刘玄是谁,到怀县不久就下辣手,他拘捕李子春,*得李子春的两个孙子自杀。
赵熹的举动,让京城骇动,先后有几十人替李子春求情,赵熹不为所动。碰巧刘良病重,临终前他向刘秀提出一个遗愿:给李子春留一条命。
刘秀直挠头:叔啊,这涉及国家法律公正,咱换个别的行不?刘良*脆一扭头,不再说话,带着遗憾走了。
后来赵熹又调任平原郡太守,度田**期间,他配合刘秀以雷霆手段,捕杀数千贼首,又将其他罪犯都迁徙颍川、陈留等地,彻底铲除了当地的恶势力。
建武二十六年,刘秀召集了一次刘氏宗亲私家宴会,在这次家族聚会中,刘秀又得到一个关于赵熹的陈年往事。刘玄的家眷们,向刘秀陈述了二十五年前,她们从长安**家乡途中,如何在赵熹的援救下才得以活命。
刘秀很感慨:各路英雄豪杰不断保举你赵熹,连内廷的夫人们都感念你的恩德,不容易,到**来吧。
这一年,赵熹46岁了,离他第一次在**任职,已经过去了二十七年。此后,赵熹历任太*、太尉、卫尉、太傅录尚书事,送走完光武帝刘秀,又送走汉明帝,差一年,刘秀的孙子汉章帝也被赵熹送走。
一生侍奉两朝四帝六十四年,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赵熹贡献虽大,但不能位列东汉开国*臣榜,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一,赵熹起点太高,失去了跟随刘秀的机会,好事成坏事。
东汉开国*臣,主要有两大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河北豪强势力,另一部分是刘秀的老部下、老朋友,全部是南阳和颍川人士。
赵熹出场就是偏将军,半年不到又封候拜将,刘秀没给他拎包就算不错了。人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春风得意之时,也许就是失意的开始,坎坷磨难之际,往往又是新起点的开端。
看看臧宫、马成、王霸、祭遵、冯异等,这些当初的小跟班,赵熹只能感慨人生无常。
其二,赵熹太忠于刘玄,没有主动向刘秀示好。
假如刘秀败亡后,赵熹及时投*刘秀,他肯定能抓住尾巴“火线入党”。可是赵熹又固守忠义,不愿意主动改换门庭。
客观讲,刘玄已亡,赵熹换主实属正常,可事实上,当时有一批赵熹这样的官员,宁可回乡当白丁,也不愿意主动换主,仿佛用时间来祭奠对刘玄的那份忠诚。
其三,赵熹不是豪门士族集团出身,缺少入伙刘秀的股*。
最关键的是赵熹的出身,只是个普通的士族阶级,不是刘秀急需的豪门士族集团。刘秀的起家,*质上就是刘秀勾画一个蓝图,让豪门士族集团集体融资,以私家武装给他堆砌出龙椅。赵熹只是个寒门士族,没*钱。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为赵熹遗憾,想想东汉政坛的风风雨雨,又有那位开国*臣,能有赵熹的**生命长?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