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个性8899头像网 > 头像资讯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栏目:头像资讯时间:2022-08-08 23:34来源:个性八八九九

    大家都听过"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它指的是纸面上谈论练兵打战,通常用来比喻只会一味的谈理论,而不对理论付诸实践的现象,同时也揭示了空谈理论是不能获得成*的。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主人公是赵国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从小酷爱学习兵法,谈论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在长平战役中,秦国对赵国用了反间计,赵国只能让赵括代替廉颇,谁知赵括只知道一味地按照兵书办事,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根*就不懂得变通,只会贸然进攻。

    因此,最后被秦军打得惨败,赵括也被秦军给**了,后世就专门拿这个成语以及典故,去讽刺那些喜好夸夸其谈,却没办法实际做到的人。

    图片:赵括纸上谈兵剧照

    其实在**古代,除了赵括,还有一位纸上谈兵的典型人物,他就是三国时期的马谡。

    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前面提到过,赵括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后代,而马谡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官员马良之弟,二者都是从小喜欢专研兵书,且非常有才气。

    虽然没有亲自带兵打过战,却深谙**上的各种战术,论起兵法,总能出口成章说得头头是道,因此所有人都认为此二人是难得的军事之才。

    没想到真正让他们去掌管重兵时,一切的光辉形象都消失殆尽。赵括在长平之战中,使赵国四十多万兵力全军覆没、一败涂地,最后被敌军**;而马谡狂妄自大、夸夸其谈,导致兵败失了街亭,最后被诸葛亮忍痛用军法斩了。

    总之,二人很全面地诠释了纸上谈兵带来的恶劣后果,为了警醒后世,人们就把这两个纸上谈兵的案例写在各种史书上,还编了一大堆的成语以及歇后语,给世人当做反面教材。

    图片:马谡被军法处置剧照

    虽然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具有贬义的意思,但是并非所有纸上谈兵之辈,都像赵括和马谡一样以失败告终,在轰轰烈烈的楚汉之争中,韩信也是*着纸上谈兵获得了萧何的赏识,自此人生开始走上**的道路。

    不过,同样是纸上谈兵,为何赵括马谡最后的下场那么惨,而韩信却能获得成*,甚至帮着刘邦打下大汉**呢?难道人各有命,一切都由天注定?

    其实,这和命没有关系,同样也跟才华擦不上边,毕竟赵括马谡都因为过于相信自己的才华,才变得狂妄自大,韩信之所以能成*,取决于他的人生经历,而那两人之所以会失败,也跟他们的经历有关。

    首先,赵括和马谡都是家境优渥的人,从小就身份不凡,要么是官家少年,要么是贵族公子,他们满肚子的军事理论和兵法韬略,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家境,在荣华富贵、娇生惯养的环境当中读出来的。

    图片:赵括骑马剧照

    而且他们接触的人与物都源自于高阶层,因此拥有比较长远的眼光,然而,这种成长历程实在过于一帆风顺,如果他们仅去军中做一个参谋,规划一下战略布局,倒也绰绰有余,说不定还能成为比较杰出的战略家,然而,他们却想要带兵打战,这就有点自不量力了。

    真实的战争,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关于战事的成*与否,并不是眼光放长远就可以,还要踏踏实实地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才行。

    比如打一场仗要耗费多少兵马以及粮*,如何提高士兵的士气,如何根据战役规模以及敌军情况,去统筹安排我军人数,如果军队内部发生矛盾,作为一名主将,该如何去调解这些问题。

    图片:押运粮*剧照

    以上都是带兵打战需要考虑的事项,如果仅仅通过阅读几*兵书就能够掌握的话,那么随便拉一个人都是军事鬼才了。

    而赵括与马谡打的那两场败战,就是将军事理论生搬硬套,才导致最终的失败。如果此二人仅仅作为军事评论家,大可高谈阔论,而且还能论述得非常精彩,但是作为执行者,就不可不切实际,一定要懂得脚踏实地。

    图片:马谡听诸葛亮讲军事理论剧照

    再来说说韩信,他的出身非常低下,且生活艰苦,虽然他二十五岁就已经当上名将,但是二十多年的苦*子让他尝尽了人生百态。

    韩信年轻的时候就在乡下苦读兵法,但是根*没办法养活自己,于是他就去投兵,从一个小兵做起,最开始投到项梁部下,但没有任何起色,项梁*后,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了一个看门的,项羽又完全不采纳他的建议,于是韩信只好去投奔刘邦,做了个**粮仓的闲职。

    所以韩信在早期什么活都*过,甚至还受过胯下之辱,但对于他来说,这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因为他的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将军梦,因此,也正由于这些经历,让韩信更加懂得如何去打赢一场战。

    图片:韩信给项羽提建议剧照

    赵括马谡之流都是通过兵书去了解战争,而韩信早期处于**的最底层,还亲身经历了多场大型战役,见过了太多生*存亡,也多次*里逃生,他所积累的每一个军事信条,都是用自己的实践一个个换来的,也是他从每一次生与*的考验中深刻领悟出来的。

    因此,韩信与赵括、马谡的军事谋略不尽相同,他的战略更加适用于实际战争,相对比较*谱。

    所以说韩信的军事战略都非常接地气,从他获得萧何赏识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很多人都知道韩信是通过高谈阔论而获得萧何赏识的,而大家同样也知道,萧何作为秦朝的老官员,一辈子都在**兵马钱粮,做的都是比较辛苦的活,因此他非常讨厌夸夸其谈。

    图片:萧何与韩信剧照

    如果韩信仅仅对萧何纸上谈兵,一定会被他撵出军营,那么他为什么会受到萧何的赞赏呢?

    首先是由于韩信在**粮仓的工作上,不仅在勤勤恳恳地*活,同时还能对工作进行改革,推陈出新。

    而且韩信在**兵力上,无论手里有多少人,小到几个人,大到几十万人,他都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即便面对非常庞大的战役,他也懂得如何去部署,哪怕矛盾与问题再复杂,他也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

    即使掌管的队伍鱼龙混杂,他也能将队伍迅速拧成一股绳来对抗外敌,他的境界被世人赞叹不已,不禁发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感慨。

    图片:韩信带兵剧照

    尤其是在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手下掌管的士兵经常被刘邦调来调去,因此,他经历的好多场战役都只能用一些没有什么经验的新兵。

    例如井陉口之战,当时赵国占据着地形的优势,韩信手中虽说有三万兵马,却都是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新兵,于是韩信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把自己*上绝路,背水一战,因为人在绝境才会爆发无限的潜力。

    这些士兵果然在韩信的指挥下,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不得不说韩信的谋略之高,士兵们能够团结起来多亏他指挥妥当。

    而赵括与马谡二人都不会带兵,渐渐地就和士兵之间隔了千山万水,无法跨越。值得一提的是,带兵打战与出生贫富的关系也不是非常大,很多人觉得是因为韩信自小贫苦,才深谙战事,但某些自小出生富贵的将领也能够屡屡打出胜仗。

    例如霍去病,他经常被手下官兵吐槽不懂得士兵疾苦,但是他在**上又能够运筹帷幄,带领士兵一次次突破重围,再严峻的情况都无法让他乱了阵脚,所以说,多次实践也能出真知啊。

    图片:霍去病带领士兵剧照

    其实,韩信身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实战经验丰富,无论是面对多么恶劣的战局都不退缩,总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潍水战役中,明知敌方的军队远高于自己,于是他选择不硬碰硬,而是设了个圈套,将对方引入圈套中,进而让对方全军覆没。

    乍一看好像是敌军过于蠢笨,其实全都仰仗于韩信的步步为营和深思熟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代有很多人都有想要成为韩信的梦想,最终却变成了赵括或者马谡。

分类:头像资讯
头像资讯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