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前行,
**红,演绎了东方的经验。
40年前,
你是否穿着解放鞋,
踏上去海拉尔求学的路;
30年前,
你是否拿着英雄钢笔,
在书*上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名字;
20年前,
你是否拿着红双喜球拍,
在呼院的校园里挥洒汗水;
10年前,
你是否在电脑前,
在宿舍与同学一起感受**盛况;
记忆的星光汇聚成耀眼的星河,
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也成为祖国发展的参与者,
下面让我们去听听呼院人那些年的那些事。
1977年
乌兰哈斯博士
毕业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
1981届*科班数学专业
40年前,我参加了**后的首次高考,我们这批**多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共同名字:77级。
1977年准考证
那时,从我下乡的生产队回到家需要两三天时间,先是骑马或坐几个小时马车到公社,**坐半天的汽车到旗**所在地阿勒坦额木勒镇,又换乘长途汽车到满洲里,再坐几个小时火车才能到海拉尔。如果遇到雨天或是没有赶上汽车火车,可能时间还会更长。
我的大学校园建在海拉尔东山脚下,教室、宿舍、食堂就是几排红砖盖成的平房。虽然那个时候学校的条件不太好,但是学校**高度重视我们这一届学生,尤其是我们这个*科班。
原蒙古族师范学校学生宿舍
1978年3月下旬,我们正式开学了。很快我们就进入了边学习边劳动的状态,参与建设了教室和学生宿舍。
那时候,同学们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凭借着对来之不易学习机会的珍惜,凭借着对国家富强、**复兴、科学进步的理想追求,如饥似渴地学习,忘我拼命地学习。同学们绝不是凭着一时的热情,不是只在第一学期这样刻苦学习,而是在四年的每个学期都这样。
不仅我们是这样,当时全国各地每一位77级大学生都是这样。记得当时有一句口号: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现呼伦贝尔学院宿舍楼
1979年
王敏
毕业于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
1980届大专班中文专业
1979年夏天刚过,我随同学们一起搬迁到海拉尔求学。在南门外小黄楼,开始了我的又一段大学生活。
当时的海拉尔,没有现在繁华,从海拉尔火车站下车,我和几位同学是坐着马车到学校的。马车穿过三角地广场,沿着南门外大街一路向南,路两旁没有高楼林立,只有低矮的平房,几间临街铺面。
呼伦贝尔盟教师进修学院(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是由几栋*伪时期的小黄楼组成,并没有完整的校园,甚至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大门。
教室是新建的平房,还算敞亮;宿舍是一栋*伪时期的兵营,且没有上下水设施;校园不大,也不规整。记得当年常海同学在一个硬壳笔记*的背面曾画过一张水彩画:几栋小黄楼,几棵大杨树,几个散步的学生……
呼伦贝尔大学复原水彩画
1983年
吴厚斌教授
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在呼伦贝尔学院的校园里,如果上溯三十二年,这里是在一片湿地上建设的微型校园,就是海拉尔师专。
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大会
校园是微型的,仅有一个勉强铺平了200米跑道的*场,北侧面是一个3000多平米的教学楼,再往北是学生食堂,邻近是一个综合小楼、校医院、教工宿舍、还有几台车的车库,这便是全部的建筑面积了。全部都是小的,小的不能再小了。
这里有50多名教职员工,有300多名专科生,这里确实是当时全国最新的最小的专科学校。这里有6个系级建制,美术系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全国大专院校排名总计1016所,海师专便是那末端的1016所院校。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蛮兴奋的,毕竟在25万平方公里的荒塬雪域上,有了一所自己的普通高校,这曾是几代人的梦想啊!
现呼伦贝尔学院校园
1984年
王云介教授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教师
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重建于1984年,在呼伦贝尔教育史上是高等教育的发端,是呼伦贝尔高等教育思想的火种,启蒙的摇篮。非常有幸,我们十几个教师正是在建校这一年大学毕业并来到师专任教,成为有数的与师专同龄的教师。我们亲历了师专创建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师专诞生、成长的亲历者、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