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好声音参赛时,选手旦增尼玛和李健老师合唱,当时就被这首歌吸引了,后来听了好多次。看着**听,就感觉内心有一种特别的感动。
在这一次的歌唱中,感觉旦增尼玛比李健更有感觉一点,他进入状态的快,而且还给李健唱前垫了一下,但李健唱的前两句并没有完全沉下来,有点浮。在后面两人的互动中,两个人越来越默契。旦增尼玛一直很有感觉,他内心的那种淡定,会让人感觉他是有根基的,就是说他内在气息是很合拍的,他的表达相对通透一些。除了在个别地方会有点“使劲”外,其他地方都是很自然的发自内心的那种对生命的阐述和表达,会激起人内心的一种悲悯,但这种悲悯不会让人消沉,更不会沮丧和失望,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托着的感觉,犹如池塘中那洁白的莲花,稳稳地盛开在水面上,你不得不惊叹造物的神奇与美妙。
可能是因为现场环境的原因,两个人都有点精气神不是特别聚拢的感觉,后半场相对就好了很多。基*都可以回到自己的感觉里,全身心投入到声音聚焦和表达上,听起来感觉更舒服一点。另外这首歌越往后越达到高峰,一直是一个向上的趋势,这也体现了这首歌的那种通往直前的表达方式,虽然一直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感,但你并不觉得累,中间转换的相当好,把一些意思完全相反的内容放在一个句子里,真的是很大胆的。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国人的逻辑。二人的合作也是越到后面越进入各自最佳的状态,同时也进入合作的最佳状态,最后把这首诗歌推到了高峰。
听完会让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犹如随他们的歌声,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洗礼。
转山转水转不出自我?真的转不出?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我们就是心存疑虑的,没有人会相信转山转水会转出“自我”,真的太难了。其实人在寻找人生意义的时候,没有不经历挫折,我们会常常被生命之河冲的不知方向,或者搁浅了,或者进了漩涡,或者一个浪接着一个浪,让你无法清醒,或者诱惑太多,等等。花前月下,各种**,你越想摆脱越摆脱不了,真的是“转身难”。
无论你被搁于浅滩,又或者深陷于深海,常常就会让我们迷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或许我们搞清楚这些问题太难了,因为人生之河太多浪潮,波涛汹涌,要保持头脑清醒,真的是太难了。
我总会隔一段时间听听这首歌,每次听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这首歌的歌词里有很多句子都是以问句的方式发出,回答起来真的是很难的,说“是”还是说“不是”,似乎都不恰当,我们也常常会被类似的问题给问迷糊,实在搞不清楚的时候,我就不想搞了,就会过一天是一天。但是或许这些关于人生的疑问又再次出现,你不得不去思考。
有时候我就会坐在黄河边坐好久,在河的南边坐一会,再到河的北边坐一会,耳朵里塞了耳麦,这只曲子循环播放着……
有时候听着听着就会泪流满面,“谁能给,水到何处自在漩涡。”人生在世,世事无常,变化莫测,谁也不知道下一时间会发生什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漩涡在哪里,哪一个浪会掀翻你的人生之舟。我们常常活在恐惧当中,有各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尽管我们是小心谨慎的,但是或许我们未雨绸缪所积攒的一切,在顷刻间就会灰飞烟灭,一个闷雷就会让我们回到解放前。
转山转水,我们总是感觉转不出自我,“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好像是一个诱惑我们往前走的泡泡,总是在我们拐过弯的一瞬间,变得面目全非了,真是“看不完的尘世里看不出辽阔”。
活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要无数次地经历挫折,沮丧,失望,绝望。又一次次自我安*:下一次会好,下一时间会改变。“自我”总是在人生的大海中翻*,总也无法到达看似近又遥不可及的彼岸。
这几天一直在听李健的原唱《水流众生》。前两天听时,身体有一种紧张和僵硬感,今天再听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水流”感,活水涓涓,流经我们的身体,不是自上而**动,而是自下而上的涌动。真正理解了一棵植株是如何汲取生命之水的,也慢慢体会到为什么称大地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