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三月十四*电。标题:黑龙江:“一碗饭”的“供给侧之变”
***记者杨方鑫
执行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每一粒米做起。近*,记者在黑龙江省各地采访看到,人们对“一碗好饭”的追求,迫使该省从春耕开始“改变供给侧”。
绿色种植:“瘦身”大米
几年前,最让绥化市庆安县齐合源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立“气愤”的是,晚上还要有人守着稻田,防止有人“偷肥”。
“我们提倡绿色种植,减少化肥的使用,但还是有人不理解,晚上偷偷往地里施肥。”孙莉说。迫于无奈,他让一些不按标准种植的农民退出合作社。
这种坚持得到了回报。合作社生产的水稻虽然因为化肥使用量减少产量下降,但卖了个好价钱,也吸引了企业搞订单种植。1400亩地可以多收入60万左右。
粮食安全是质量安全。减肥药用来生产“好米”,也是为了让地更绿,水更清。
氮和钾曾经是化肥店里的“老三样”。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密山农友化肥农药经销有限公司,生态有机肥备货量增加。
“今年有机肥**比重明显上升,有机肥高标准堆肥比上年增加3万立方米。”密山市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刘广东说。
今年,黑龙江将开展有机肥提质增效试点示范,全省有机肥施用量将达到1800万吨。
“一碗好饭”:稻香“鸭先知”
再过一个月,虎林市有机鸭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宋将第四次收购小鸭,放在稻田里。“我们要在这里放一万多只鸭子。”宋指着稻田说道。
“鸭子可以吃杂*,松土,粪肥可以当肥料……”宋细数鸭子和水稻的好处。
2016年,宋赴京参加展览。他一听说有人要订农产品,就走上前去,被人问:“有出价的吗?”。原来人们只认有有机认证标志的农产品。宋第一次了解到有机种植的市场前景。
因“无人出价”而错失良机的宋回来了,开始研究有机水稻的种植。去年合作社有机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产量有所下降,但生产的大米定位高端,卖到15元一斤。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向往“一碗好饭”。“过去我们要吃好,现在要吃好。”青县东和农业集团总经理杨**从在街上卖大米开始,见证了水稻生产从注重产量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转变。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传统的水稻主产区,长期以来“以量取胜”的生产格局正在改变。浮石市乔初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楚丽霞说,几年前,农场以普通圆粒水稻为主,现在优质长粒水稻种植面积已占80%以上。
面向市场:好大米成为“网络名人”
很多年了,生米粒刚出,还没成碗饭,就卖给粮库或者收购商了。卖粮成了稻农完成一年辛苦劳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年复一年,这种经营理念退出了黑土地。如今,以品牌和营销换市场,让“好米”成为“网络名人”,让自己的腰包变大,是黑土地农民的新思路。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地,却从没想过营销?”浮石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我以前从没想过t
在最近这个收购季,黑龙江省大米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50%,首次改变了政策*收购的格局。更直接面向市场,“倒*”黑土地上的水稻生产者创新经营思路。
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合江说,为加强品牌建设,当地已连续举办三届“水稻文化节”,并组织企业到全国各地参展。
“过去我们都是以‘原名牌’为主,出现了‘米强米弱’的现象,”绿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安说,“现在市场化趋势非常明显,加工企业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