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是谁,毋庸多言。下面就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入手,来谈谈《方方*记》的荒谬*。
德古拉
首先要明确一点。文学创作方方是谁,可以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传记等,当然也可以采用“*记”的形式。兹举一例,爱尔兰作家斯托克所撰写的《德古拉》,就是以几位主人公的*记、书信以及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的格式来表现的,而在这部描写吸血鬼的玄怪小说里,*记、书信、新闻报道显然都是虚构的。所以,如果用写普通*记的要求去指责方方,肯定是难以揭露其险恶用心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呢?答案是,从这部*记的文学体裁也就是文体入手。
《方方*记》,全称是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翻译成中文就是《武汉*记:来自源头震中的报道》。稍有文学基*的人一看这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茅盾
按照茅盾先生的解释,所谓报告文学,即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简而言之,报告文学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纪实,兼有文学*、新闻*和政论*三种特点。
也就是说,“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基*和灵魂,可以对真实的人物和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适当的文学加工,比如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感染力和说服力。但这种加工必须做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绝对不能违背真实*,诸如“据说”、“某某朋友告诉我”一类的缺乏事实基*的、没有经过调查核实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出现在报告文学中的。
把上述有关报告文学创作要点的内容理解透彻,**去衡量《方方*记》的内容,任何思维正常的人(包括思维正常的为方方叫好的西方人和香蕉人),都会立刻明白,这部顶着“报道”名头的所谓报告文学作品,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宣泄不满的玄幻小说。
兹举一例。
手机:我是有主的
“而更让我心碎,是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这让前些天的悲怆感,再度狠狠袭来。照片上,是殡仪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它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
我想请问方方以及支持方方的朋友: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是把他送到医院去呢,还是直接拉到殡仪馆去呢?
我想正常人都会选择送往医院吧。
法医工作者
除非是暴尸街头的*者,不管有人认领与否,才会拉到殡仪馆去(或者拉到司法鉴定中心法医解剖室去)。但不管拉到哪里,这类逝者的尸身都需要接受司法鉴定,由法医细细**,而逝者的随身物品方方是谁,包括手机在内,都会作为物证留存,绝对不会扔得遍地都是。
至于送往医院的患者,如果宣告不治,则会送到太平间,而不是送到殡仪馆。逝者的随身物品,当然也包括手机,会由逝者家人领走。若是没有家属陪伴的逝者,其随身物品由医院代为保管,反正不会大老远送到殡仪馆**扔到殡仪馆的地上。
至于殡仪馆,我想医生不会去那里给早已宣告*亡的逝者做心肺复苏吧,所以医生跑殡仪馆*什么去了,去偷手机吗?诚然,医院太平间的逝者或早或晚都会送到殡仪馆去,但前提是医院出具了“*亡证明”,上面就有逝者的详细个人**,凭此**,无主手机也会找到主人的家人,而没有医院的*亡证明,抑或公开机关开具的证明,殡仪馆能随便火化人吗?
由此可见,《方方*记》是多么能信口开河!
有**许不服气,说就凭这一个例子,你就能断言《方方*记》是荒谬的吗?你阅读过这部书的全部内容吗?
方粉来吃呀
当然能断言!因为证伪一件事,只需要一个例子即可,证明《方方*记》为伪报告文学作品,也仅需要举出书中的一处荒谬即可。至于阅读《*记》的全部内容,那么我倒想请问:你是不是需要吃下一整坨,才有资格得出*是臭的的结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