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翻起了之前看过的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在看郑也夫写的序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在构建心流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构筑心流的前提,但找到目标这个事情,*身就是一个问题。
在郑也夫看来,普通人往往是不太擅长构建自己的目标的,在传统社会中,为百姓提供人生目标的往往是社会权威:国王,主教,**。他们的目标有:**、道德、阶级习俗、爱国主义等等。
而现在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了,又有一类人加入提供目标的群体,那就是商人,而他们宣扬的是消费。我觉着把商人作为目标的提供者这个观点很独特,也很符合现在很多商人对自己的定位。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一定会回答他们要一辆更好的马车,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要一辆汽车。这是亨利福特的自夸,他走在了消费者的前面,创造的需求目标是谁,引导了消费者。
而忠实贯彻亨利福特这一思路的另一个伟大的商人,就是乔布斯,他推出的个人电脑,iphone,ipad无一不是创造了新的需求,也就为人们创造的新的目标。创造的消费需求是资*主义增长的内在动力,所以商人们不遗余力的创造着各种各样样的目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被这种商人创造出来的目标左右,那我们的目标就总也是无法完成的,这是一个无尽的让人疲惫的目标。
“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畅销书《活出生命的意义》里面用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拥有意义才能活的充实,才能看到希望,意义是生命的支撑。
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应该是由追求的意义细化而来的。在没有确定意义之前,任何确立的目标都可能是盲目的。就像商人为我们设定的目标,更好的车子目标是谁,更大的房子,更贵的奢侈品。这些就是脱离了意义的目标,当你费尽心力达到的时候,可能也会发现毫无价值。
就像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总是从最终达到的目的出发,思考当下的选择。我们也应该从最终希望追求的意义出发,做出当下目标的选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