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而“丈母*看女婿,越看越欣喜”,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女婿一定就能跟丈母*和平相处吗?有一位网友最近就在网上发帖,述说与丈母*的相处之难。
小吴和妻子在两年前结婚,婚后没多久妻子就怀*了,小吴对妻子的照顾可以说是体贴入怀,每天下了班就去买菜回家做饭,妻子*期的各项**等都是他来安排。
不过,由于爸*身体都不好,没办法长期帮忙带小孩,小吴只能请丈母*来帮带,一来可以避免婆媳矛盾,二来可以让妻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丈母*的到来,不仅没能帮忙减轻小家庭的负担,反而还带来了重重矛盾。
原来,丈母*在家里是强势惯了,来到女婿家后也不例外,凡事都必须由她来作主,听她的安排,否则就是甩脸,责骂,嘲讽,常常把家庭氛围搞得非常尴尬。
比如,在照顾孩子这方面,小吴和妻子都比较信任月嫂,因为月嫂在这一行*了十多年,专业又有经验,而丈母*却经常和月嫂的意见相佐,即便是错的,也还要坚持以她的理念来带孩子。
晚上宝宝哭,月嫂要去抱,丈母*坚决不让,她说:“跟你说了不准抱,你这是怎么回事,你抱了一次,就要一直抱的了!”
还有,宝宝一个月的时候,她就要月嫂竖着抱,哪怕孩子的头晃得东倒西歪,宝宝三个月的时候,她说孩子舌苔重丈母是谁,脾胃不好,自己做主给宝宝喂健胃消食片,而说明书上写着2岁才能服用。
半夜12点坚持不准给孩子喂奶,说晚上11点到1点是肝脏排毒时间,哪怕孩子哭得呼天抢地,也坚决不许喂奶……
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而面对这一切,小吴即便有不同意见,大多数也是只和妻子说,让妻子去和丈母*沟通,避免发生更多的冲突。
02
矛盾激发点是在小吴父母来看孩子当天,丈母*又在那大声指责妻子喂养孩子的方式不对,小吴和她争执了一番之后,她说:“行,你说的都对,反正今天**来,以后就**来带吧!”
连*来的压抑,让小吴终于爆发了,他没忍住和丈母*大吵了一顿,虽**来在妻子的劝说下道歉了,但丈母*不接受,好好的家庭聚会以不欢而散收场。
而妻子因为这件事,竟然还指责小吴,说他骂了***,这事没法翻篇……
小吴对此也感到非**屈,他觉得自己为了家庭已经付出很多,对丈母*也诸多忍让,为什么妻子还还不能理解自己呢?
对于这个事情,网友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网友A认为:月嫂是专业的,其他事情老人可以做主,在带孩子坐月子的事情上,月嫂老大,其他人可以闭嘴,也应该闭嘴。
网友B认为:请一个保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天经地义的,怨不得长辈。
网友C认为:请了月嫂还要你丈母*过来做什么?其他琐碎的事都可以忍忍算了,不懂乱指挥坑害孩子身体,咋能忍?你要么自认倒霉,要么强势点,一开始就立好规矩,保持距离,这样的人带孩子能带出个什么好玩意?
03
其实,女婿与丈母*之间的矛盾,不仅是在**,在全***存在:
西方国家也有许多丈母*因为与女婿处不来而上网求助的帖子;
韩国因为经常出现夹在岳母和女婿之间让女儿左右为难的事情甚至出现了“虎狼岳母”的俗语;
巴基斯坦88%的巴基斯坦父母表示在挑女婿的时候会“非常”重视准女婿所来自的****。
……
看来,不管在哪个国家丈母*都不是好惹的,其实,在婚姻生活中,家庭关系都是需要我们用巧妙的方式去处理,那么,女婿如何与丈母*相处融洽?下面这几点值得注意:
一、给女婿的建议:尊重老人的习惯
年轻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孩子的奶奶或外婆可能会住在一起帮忙照顾,如果家里是丈母*在帮忙带孩子,那么女婿就要懂得尊重丈母*的传统习惯,不过,如果确实丈母*的做法有问题,这时候最好让老婆去做思想工作,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俩交流,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这还搞不掂的话,比如文中的女婿和丈母*,矛盾多到连女儿也没办法搞掂,这时候最好就分开住丈母是谁,有月嫂或者保姆照顾孩子就够了,没必要非要把丈母*也接过来,距离远了,大家反而没有那么多的矛盾。
二、给丈母*的建议:多多包容女婿
西方国家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朋友,但是无法选择女婿,因为这是女儿的选择,所以就接受吧,她的幸福比其他任何事都重要。”**疼女儿,希望女儿嫁个会疼人的好老公,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丈母*也要站在女儿和女婿的角度去看待婚姻,对女婿多点包容和理解,才能帮助女儿寻得真正的幸福。
三、给女儿的建议:做好双方沟通的桥梁
女儿作为丈夫和**的桥梁,一定要做好双方的沟通工作,既要理解父母希望自己幸福的初衷,也要体谅丈夫的不易。很多事情,虽然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因为大家想的不一样,往往就会因为一句话产生隔阂,当**和丈夫出现分歧时,妻子就要及时地站出来调节,这样才是家庭相处的长久之道。
那实际上该如何来做呢?简单来说,当老公对**有意见时,就由女儿来委婉转达,当老*对老公有意见时,也应该让老*跟女儿沟通。而在私下沟通的时候,女儿应该为不同的意见多做协商,尽量争取统一意见,避免老公跟**正面起冲突。
总之,在家庭生活之中,每一位成员都是为家里好的,只是因为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等原因,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因此,大家更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