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战播出*前一天晚(8月29*),南京青奥会闭幕式演出中先后出现了吉克隽逸、平安(独唱),以及多亮、张丹丹(合唱)等好声音学员,《好声音》系的明星已经强势渗透进了这块*属于各大国有文艺团体及各级电视台体系「自留地」的庆典晚会领域。再考虑到过去两年间各个好声音学员在演出唱片等产业中的大放异彩,《**好声音》早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全国第一造星平台。
海量的潜在收益,给台前的比拼增加了巨大变数。我无从推测各方的动机,因为呈现在我面前的**实在太少。但我能确定的是: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以外的变量,在愈发激烈的淘汰赛阶段,影响到了这个音乐选秀节目的选拔结果。
Part 1 对唱 PK 环节:
片花里发现在学员排练时坐在钢琴后的是涂惠源老师。总体看来,三季《好声音》考核环节第一*的对唱,都比两季《我是歌手》总决赛第一*的对唱效果要好。除了选手投入、排练强度、乐队磨合等因素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专业的音乐人对对唱环节的指导于把握。对唱永远不等于两人一起唱一首歌。
一、李嘉格、毛泽少《Firework》
这两人在盲选阶段的歌都比《Firework》轻,不过在演唱时她们总体发挥得不错,把这首大歌撑了起来。旋律的相互和音,尤其是几处二度和音完成得很好,有品质。在桥段和副歌部分还是有音准小瑕疵,不过两人音色差距*来就不大,歌又太火爆,有些和声段落实在分不清谁是谁。细纠起来,毛泽少有一句独唱处的 Just own the night 音跑得有点明显,不知道这是不是那英作出选择的理由。
二、李维、周深《贝加尔湖畔》
原曲d小调,李健音区 C3 - A4,李维 C3 - A4,周深 A3 - E5(标准的女声音域啊)。现场对唱版先在d小调展开,主歌李维演唱原音域,而周深在李的上方八度演唱,进入副歌,旋律走高后,李唱主旋律、周在李的上方3-6度位置唱副旋律配唱。但间奏之后音乐转到a小调,使得周深能在自己擅长音区演唱主旋律,而此时李在周的旋律下方配唱。段落拉开了层次,增添了意境,还顾及了竞赛公平。能把这两位有音域天然差距的歌手在一首歌里弥合在一起,并分别让他们在舒服的音区唱出最优美的感觉,编曲刘卓让人钦佩(原曲以及*场对唱的编曲都是他)。
我不知道那英为什么选李维。或许是因为他在和如此妖娆的声音对唱时,仍然没有被反衬出瑕疵和黯淡吧。至于周深,不必疑问也不必惋惜,凭借两次亮相,他的收获已经足够多,可以启动自己的事业了。
三、夏恒、张智勇《爱在心里口难开》
虽然是首经典 R&B 老歌,但这并不是一首适合展示技巧的歌,尤其不适合进行对唱 PK。旋律线条虽然长但间距大,选手即兴发挥潜力有限,主副歌情绪相近缺乏爆发空间。总体来讲比较柔和,拿来拼刺刀效果不好。
具体的演绎上,张智勇试图在发声及音色控制上出彩,显得更有侵略*,而夏恒在音色上相对收敛,把展示点放在了副歌切分加花上,各有千秋吧。横向比较其他对唱歌手,他俩这组算发挥差的。
四、陈冰、艾怡良《他不爱我》
音量大小不代表情绪的强烈程度。很多时候,情绪的爆发可以通过动态的剧烈变化来体现——把烘托段落的音量减弱,**段落即便不增加音量,歌曲情绪也会显得更饱满。但这需要有个前提:你能够控制整首歌的演绎。在一人一段的对唱环节,当两个人都没有出现明显失误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那就是:人们都喜欢嗓门大的和胸大的,音域高的和个儿高的,拍子拖得长的和头发长的。
五、张碧晨、魏雪漫《一路上有你》
典型的九十年代华语抒情歌,中速 4/4 无离调转调无特殊律动。把这么一首拖*人不偿命的歌推出了起伏波澜,真是难为两位歌手和全体乐手了。相比之下,张碧晨在唱腔上的小技巧多一点,比如强化唇齿音、在咬字和气息之间拉开一点时间差,等等,属于比较有特征的韩国腔,而魏雪漫这方面显得比较收敛,特征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