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个性8899头像网 > 头像资讯

袁隆平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栏目:头像资讯时间:2022-08-03 12:32来源:个性八八九九

    袁隆平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同时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度变得稀缺,探寻袁隆平成*的秘诀,对当代的科学创新具有诸多启示。下面是范文模板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最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平的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一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二

    袁隆平小时候亲眼看到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有的甚至被活活饿*在路边的惨景。这个时候的袁隆平在想:我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挨饿……,多年以后他的梦想实现了。

    袁隆平,大家都会想到他头戴稻*帽,天天在地里的劳动形象。袁隆平为了**的老百姓,他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要当农业科学家的愿望。1953年,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毅然来到家乡到农校当老师,但好景总是不长,一种饥荒在湖南西部爆发,袁隆平亲眼看到父老乡亲们没有饭吃,有的甚至饿*的惨景。袁隆平心里不能平静“我一定不再让老百姓挨饿”这句话,天天浮现在袁隆平的脑海中,他又想,如果能种下种子打出许多粮食,那该多好啊!这个念头一直在袁隆平心间。

    后来,袁隆平天天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夜以继*的做实验,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这个品种的种子,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袁隆平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看看袁隆平**小时候,再比比我,人家小时候都有那么大的远大理想,可我呢……,记得有一次,我和****去剧院看表演,看着精彩的表演,我就嚷嚷长大要当演员;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又嚷嚷要当航天员,我就像故事中的小花猫一样,看到什么就*什么,最后一事无成。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为目标而努力!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三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呆,就是20__年。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雄*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不**》。

    这是***《科学通报》在"_"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_"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开放的科研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这时候刚好《***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他约了袁老师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裂的稻穗。

    这株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又组织了一个全国*协作组。3月下旬,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来到了南红农场。

    此时"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正在*穗,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乎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他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坦荡,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农学院教师罗孝和也是1970年才进入这个科研小组的,他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山头","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他就欢迎,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结果,湖南组和江西组、福建组都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随后,他又设计了父*与母*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还创造出用竹竿"赶花粉"的土办法,将种子产量从亩产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边的广播里,不时播出***逝世、唐山大**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杂交水稻却长出了粗壮饱满的颗粒。这年,全国大面积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_。

    杂交稻面积开始急速推广,到1998年,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种杂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个光溜溜的**头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四

    1960年罕见的天*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受**阶级的剥削**,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不育系,**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不育系的原始亲*,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的,**人不一定就不能成*”。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脚踩*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不**》,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不育的*状)和恢复系(恢复雄*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20__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政策的高水平,二*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__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五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烟排除寂寞);“**”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烟的人不想*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关于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5篇

    ★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优秀心得体会5篇

    ★ 袁隆平劳模事迹学习心得5篇

    ★ 2021观看感动**2020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 《故事里的**》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心得体会2021年【5篇】

    ★ 2021袁隆平送别仪式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2021袁隆平事迹感悟

    ★ 2021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心得作文

分类:头像资讯
头像资讯相关推荐